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康德主義讓我聯想到關於多元成家立法草案的爭議,在仔細分析前,從康德保守的婚姻和性觀念,直覺上康德是會反對多元成家的。多元成家中包含了三個法案,爭議較少的是婚姻平權草案,和原本的婚姻制度相去不遠,只是讓原本兩性的婚姻,改為允許多元性別成婚。以康德主義來說,若允許多元性別成婚,是為了讓天生同性戀傾向或是有性別認同障礙者,能獲得家庭及相關權利義務的保障,則通過這個法案是正義之舉。第二個草案伴侶制度,兩位成年人能夠互相照顧,性關係則非必要條件,故無性忠貞義務。以康德主義而言,成為伴侶的動機至關重要,若是讓清心寡慾者,能因純粹的友愛,而擁有成家的權利,則康德是贊成的。但是,可能也有主張性自由者,藉由伴侶制度,既不受婚姻制度的限制,又可以享有配偶的法律地位。既然康德認為人並不能隨意處置自己的身體,唯有婚姻能讓性行為昇華,則懷著這種動機的伴侶,是服從於性慾而非理性上的自由。第三個家屬制度草案,和伴侶制度的分析類似,只是更加寬容,讓相同理念者可以在法律上擁有更多保障而有利於緊密結合。因為康德是動機論,當我們無法得知依此法案而成家的伴侶或是家屬們的動機為何時,就無法以康德主義來評判是否正義。不過,既然有被性開放者利用的風險,可能造成家庭價值遭到瓦解,康德主義是不會同意多元成家草案的伴侶制度和家屬制度的。
目前我還尚未確定我是否贊成廢除死刑,因為就像助教在討論課中所說的,若遇到冤案的情況,死刑是不可逆的,而這將會為家屬帶來最大的悲痛。但若以古代法律的模式來操作,「以牙還牙,以命還命」似乎是理所當然的,等價交換是最簡單的法律運作。另一個贊成死刑的觀點即是「殺雞儆猴」,藉由預警的方式來向大眾宣導殺人是一個錯誤的行為,這點可能是目前大多數贊成死刑的原因。不過若以康德主義的角度來看,這個觀點根本無法成立。因為以人為手段而達成的結果並不屬於康德所認定的道德行為,他認為如果一開始不是把人的價值當作最終追求的目標而是當作一個利用手段的話即不符合道德。相反地,效益主義可能會認為「殺雞儆猴」是一個很好的方式,畢竟若只需犧牲一個人的性命就能使社會不再有殺人事件的話這將是全體人民的最大幸福。因此以此兩種主義的觀點來看我很難判斷到底死刑是否該廢除,但若單就主義本身的內容來討論的話,我會比較偏向康德主義。因為我認為結果論是一個很現實的理論,它常忽略了人類本身的價值,而相對地,義務論就比較能考慮到人權問題,因為它在乎的是行事意圖,道德的評斷標準也是以善意的動機為考量,因此在這方面我認為它在決定行事動機時較會顧慮到人權價值。
這周談的康德主義讓我不禁想到政府於2012年為了促進貿易自由化而提出的自由經濟示範區,其中的政策內容與我們陽明學生最為相關的就屬國際健康產業中心的設立,透過外資的注入,擴大我國醫療相關產業的規模,同時提倡外籍人士的醫療觀光,以創造更大的利潤。以效益主義的觀點來看,整體似乎利大於弊,並沒有什麼反對的理由。且自經區內的醫療活動不納入全民健保的範疇之內,照理來說不會對國內醫療的費用造成影響,且國際醫療的高利潤必定會帶動國內GDP值等經濟成長。但自經區的高利潤很有可能會使得國內醫療人才向自經區流失,造成國內醫療品質的下降,這時就有社會成本增加的可能。且醫療產業應當以獲取利潤為目的嗎?我想康德應該會持反對的立場,當醫生行醫依據的是報酬的多寡而非秉持著行醫救人的心的話,其義務動機是極為可議的。以行醫為手段謀取利潤,在康德眼中極有可能是對人命的不尊重。當然醫師有資格憑藉著行醫而得到報酬,然而卻不應是目的,而較相似於附加價值的概念。雖然這樣的說法可能對於其他的各行各業來說不怎麼有立場,的確很多人是抱持著以獲取利潤為目的去進行他的工作,然而卻也有很多人是秉持著各行各業的職業道德去進行工作的,尤其是關乎到人命的職業更應時時刻刻懷抱著對於人命的尊重去從事工作。
汪庭伃我想以最近常常被提出來的廢核議題切入討論,首先要先談論的是,抗議者是以什麼為目的,因為康德主義的核心論點即是要以人為目的,而廢核的議題有些人從環保的角度切入,有些以國安的角度切入,而有一些人是用生命安全為角度切入。我覺得無論從上述三點哪一點來切入,我認為康德會支持此廢核者的說法,因為環保的要求應是以人為目的,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和乾淨環境,而國安要求是為了要保障人的安全,最後,人的生命安全這更自然是以人為目的了。但是我覺得我會支持核能,因為核能是我們在火力發電到更乾淨的綠色能源之間的橋樑,我們現在正處於這樣的一個過渡期間,不可以完全的放棄核能,如果回去使用火力發電,那麼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絕對會急遽提高,台灣已經有一座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第一高的台中發電廠了,台灣不能再大量倚賴火力發電,但是光靠水力、風力發電又不夠支持全台的發電量,所以在綠色能源的發電技術更臻成熟之前,核能是重要的支持。雖然核能是有危險性沒有錯,但是只要小心謹慎,並且定時檢查機爐的狀況,平安運轉應該不是問題,我想大家不信任核能的根本原因應該是對於發電廠的不信任,是對於執行人員的不信任,是對於政府應變能力的不信任,雖然這麼說有些悲哀,但是相信許多人應該在心底是有這樣的感覺的。我認為核一、核二地的反應爐應該要進行檢修,而且該要退役的反應爐要盡速退役,有沒有辦法做到應該才是大家對核四重拾信心的關鍵。
廢除死刑者和保留死刑者雙方論點很多,而且爭論激烈,功利主義死刑制止犯罪比終身監禁更有效,使人越加尊重刑法。非功利主義的保留死刑者則認為:死刑對令人深惡痛絕的罪行來說,是唯一的「應得的懲罰」。廢除死刑者對於死刑具有最大威懾價值表示懷疑,並強調人類生命的神聖性,既然司法確實會發生錯誤,那麼就會危害無辜。非功利主義的論點,像任何最終的倫理準則一樣,成了道德上的原則。另一方面,功利主義的論點在純經驗主義立場上則是成問題的,關於它的威懾作用的想法尤其如此。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學提出了自己的正義論,會認為保留死刑,主要根據在於:必須體現司法的正義,也就是說,司法必須伸張正義的角度來論證死刑的合理性的,康德會反對把死刑的實施僅僅建立在功利的考慮之上,必須符合道德正義執行死刑才有意義。
最近的社會除了關乎全民的服貿議題、自經區、以及核能議題等都吵得沸沸揚揚,然而,關於蘭嶼觀光開發區的問題反而沒有受到那麼多的關注,我想這次的課後心得就以蘭嶼的開發議題來說好了。效益主義的人或許會認為,觀光區的開發,除了可以增加蘭嶼人的就業機會,外地人前來也能獲得更好的觀光品質,是一個可以將幸福及利益最大化的好政策。然而,就康德自由主義來看,重點是動機是否合乎道德。政府會美其名說推行此政策的目的為促進觀光品質,帶來更高的觀光經濟效益,其實說到這邊,就已經不符合康德主義了,人們跟政府喜歡錢,而以賺錢為目的,這並不符合道德,只能說是個人喜好。而反對此政策的蘭嶼人,他們認為保持土地、自然環境的原貌,是他們族人的義務,他們並不會認為大興土木、破壞大自然來賺到更多的錢是一件符合道德的事情。政府的立場是以效益主義而建立的,蘭嶼人則是康德主義的實踐者,我想我支持,蘭嶼人反對的立場,為什麼自己的家園可以因為別人喜歡、別人好奇,就讓他們隨意進入參觀、甚至大蓋觀光飯店。最近更新的新聞,慕谷慕魚族人鳴槍封路不願再讓遊覽車進入,他們捍衛他們的傳統領域,保護自然生態,而看到旅行團導遊是以一副你本該就讓我進去的態度去對待原住民,更是讓人難以苟同。以上兩件事情都凸顯出原住民被壓榨的問題,原住民有義務保護自己的傳統、自己的環境,我想康德主義是會站在原住民的立場上的。
康德主義與效益主義的比較 『是否廢除死刑』這個議題已經在台灣廣泛討論了好一陣子,卻始終沒辦法做最後的決定,以至於數十名死刑定讞的罪犯,在心理上承受極大的壓力。社會上,部份學者支持廢除死刑,但民眾普遍傾向支持死刑的存續。由於死刑制度的存廢,關係著社會整體治安,在犯罪率居高不下的今天,死刑的嚇阻效果如何,仍有待進一步的探討。若以效益主義來分析社會民眾的心理,一般來說,他們相信死刑對於重大犯罪的發生具有嚇阻力、節省監獄成本、並且直接解決再犯問題,雖然死刑的執行會剝奪犯罪者的生命自主權、並且有機率產生冤獄,但兩相衡量之下顯然死刑會帶給大家最大化的幸福,不必提心吊膽,擔心假釋出來的他們會再犯下另一起罪刑。但如果以康德主義來檢視支持死刑者的論調,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他們將人的生命當成是一種工具,如果不服從社會的種種規定,即會喪失對生命的自主權,利用這種想法威嚇社會大眾,使大家奉公守法,不敢逾越雷池一步。近年來,在台灣因為種種社會案件如2012年12月1日曾文欽在遊藝場隨機殺害並割喉10歲男童、2013年6月,性侵累犯林國政出獄後又姦殺雲林一名葉姓國二女學生等,使得支持死刑民調高達九成,我們應當效法歐美國家的漸進廢死、完全廢死,抑或是應當遵循在地風俗民情還有民眾普遍意識?顯然,這個問題還有很大一段路要走。
這星期我們談到康德及其理念。康德認為人不應被當成工具,而是以人為最終目的。這樣的想法與自由至上主義有所衝突,在一些議題上(如器官買賣、賣淫等)持反對的態度,其理由看似嚴格,但面對現今一些爭執不下的議題,康德的原則我認為其實並不為過。比如說醫療自經區的問題,醫療自經區引進外資,擴大醫療產業規模,同時推廣國際醫療,吸引外國人過來進行觀光醫療,簡單的說,自經區內的醫療產業更加的資本化、商業化。 醫療自經區的支持者認為,將醫療產業引進自經區,並與國內健保制度分開,較不會影響國內醫療支出,而且其發展可以提升GDP,醫療自經區的設立相當符合效益主義。但是事實上,醫療自經區的設立不僅很可能使台灣原本就很缺乏的醫護人力更加流失,更可能影響國內醫療服務品質,因為醫療服務的商品化、市場化是會擴散的。伴隨而來的則是在績效主義的管理政策之下,醫病關係的惡化。除了以上的理由,我覺得我們還必須思考醫療的目的是什麼?而醫療的目的,很明顯的是為了人們的健康而存在的。而醫療服務的商品化也可以說是利用人獲取利益。以康德的立場來說,是應當反對的,因為人應當是目的,而非工具。當然,以現實中來說,醫護人員也是人,理當獲得勞動報酬,但是如果把醫療視為獲利工具,不僅會造成醫病關係惡化,更是對人命的不尊重。
要討論功利主義的支持者對死刑的看法,就不能不提死刑對於犯罪的遏阻功能,畢竟死刑如果無利可圖的話,功利主義的支持者是不可能浪費金錢去執行死刑的。就我所查到的資料,死刑能不能降低犯罪率其實有相當大的爭議:有些研究認為死刑能夠降低犯罪率,並提供有顯著差異的數據比較;有些研究認為死刑對降低犯罪率毫無效果,並且也拿出相關的數據證明自己的論點。作為一個外行人,我無法判斷何者較為可信,因此我也不好說究竟功利主義的支持者會不會支持死刑。不過康德主義就沒有研究數據上的問題,可以放心地展開討論。康德主義反對殺人與自殺,基本上尊重人的生存權。因此,康德主義的支持者最可能的主張就是以永久監禁代替死刑,因為康德主義本身也不認同自由至上主義,所以為了維護罪犯的生存權,可能轉而剝奪其自由來代替死刑。我一定程度上的支持康德主義,至少比起自由至上主義,康德主義比較符合我自己的行事風格,是故比起台灣目前民調所見:大多數人都反對廢除死刑,我可能是屬於比較異端的一類。但是就目前台灣的廢死團體之主張,似乎未有以永久監禁來取代死刑的見解,這讓我私底下偏向支持廢除死刑的同時,又對台灣的廢死團體有著滿滿的不認同感。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康德主義讓我聯想到關於多元成家立法草案的爭議,在仔細分析前,從康德保守的婚姻和性觀念,直覺上康德是會反對多元成家的。多元成家中包含了三個法案,爭議較少的是婚姻平權草案,和原本的婚姻制度相去不遠,只是讓原本兩性的婚姻,改為允許多元性別成婚。以康德主義來說,若允許多元性別成婚,是為了讓天生同性戀傾向或是有性別認同障礙者,能獲得家庭及相關權利義務的保障,則通過這個法案是正義之舉。第二個草案伴侶制度,兩位成年人能夠互相照顧,性關係則非必要條件,故無性忠貞義務。以康德主義而言,成為伴侶的動機至關重要,若是讓清心寡慾者,能因純粹的友愛,而擁有成家的權利,則康德是贊成的。但是,可能也有主張性自由者,藉由伴侶制度,既不受婚姻制度的限制,又可以享有配偶的法律地位。既然康德認為人並不能隨意處置自己的身體,唯有婚姻能讓性行為昇華,則懷著這種動機的伴侶,是服從於性慾而非理性上的自由。第三個家屬制度草案,和伴侶制度的分析類似,只是更加寬容,讓相同理念者可以在法律上擁有更多保障而有利於緊密結合。因為康德是動機論,當我們無法得知依此法案而成家的伴侶或是家屬們的動機為何時,就無法以康德主義來評判是否正義。不過,既然有被性開放者利用的風險,可能造成家庭價值遭到瓦解,康德主義是不會同意多元成家草案的伴侶制度和家屬制度的。
回覆刪除目前我還尚未確定我是否贊成廢除死刑,因為就像助教在討論課中所說的,若遇到冤案的情況,死刑是不可逆的,而這將會為家屬帶來最大的悲痛。但若以古代法律的模式來操作,「以牙還牙,以命還命」似乎是理所當然的,等價交換是最簡單的法律運作。另一個贊成死刑的觀點即是「殺雞儆猴」,藉由預警的方式來向大眾宣導殺人是一個錯誤的行為,這點可能是目前大多數贊成死刑的原因。不過若以康德主義的角度來看,這個觀點根本無法成立。因為以人為手段而達成的結果並不屬於康德所認定的道德行為,他認為如果一開始不是把人的價值當作最終追求的目標而是當作一個利用手段的話即不符合道德。
回覆刪除相反地,效益主義可能會認為「殺雞儆猴」是一個很好的方式,畢竟若只需犧牲一個人的性命就能使社會不再有殺人事件的話這將是全體人民的最大幸福。
因此以此兩種主義的觀點來看我很難判斷到底死刑是否該廢除,但若單就主義本身的內容來討論的話,我會比較偏向康德主義。因為我認為結果論是一個很現實的理論,它常忽略了人類本身的價值,而相對地,義務論就比較能考慮到人權問題,因為它在乎的是行事意圖,道德的評斷標準也是以善意的動機為考量,因此在這方面我認為它在決定行事動機時較會顧慮到人權價值。
這周談的康德主義讓我不禁想到政府於2012年為了促進貿易自由化而提出的自由經濟示範區,其中的政策內容與我們陽明學生最為相關的就屬國際健康產業中心的設立,透過外資的注入,擴大我國醫療相關產業的規模,同時提倡外籍人士的醫療觀光,以創造更大的利潤。
回覆刪除以效益主義的觀點來看,整體似乎利大於弊,並沒有什麼反對的理由。且自經區內的醫療活動不納入全民健保的範疇之內,照理來說不會對國內醫療的費用造成影響,且國際醫療的高利潤必定會帶動國內GDP值等經濟成長。但自經區的高利潤很有可能會使得國內醫療人才向自經區流失,造成國內醫療品質的下降,這時就有社會成本增加的可能。且醫療產業應當以獲取利潤為目的嗎?我想康德應該會持反對的立場,當醫生行醫依據的是報酬的多寡而非秉持著行醫救人的心的話,其義務動機是極為可議的。以行醫為手段謀取利潤,在康德眼中極有可能是對人命的不尊重。當然醫師有資格憑藉著行醫而得到報酬,然而卻不應是目的,而較相似於附加價值的概念。雖然這樣的說法可能對於其他的各行各業來說不怎麼有立場,的確很多人是抱持著以獲取利潤為目的去進行他的工作,然而卻也有很多人是秉持著各行各業的職業道德去進行工作的,尤其是關乎到人命的職業更應時時刻刻懷抱著對於人命的尊重去從事工作。
汪庭伃
回覆刪除我想以最近常常被提出來的廢核議題切入討論,首先要先談論的是,抗議者是以什麼為目的,因為康德主義的核心論點即是要以人為目的,而廢核的議題有些人從環保的角度切入,有些以國安的角度切入,而有一些人是用生命安全為角度切入。我覺得無論從上述三點哪一點來切入,我認為康德會支持此廢核者的說法,因為環保的要求應是以人為目的,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和乾淨環境,而國安要求是為了要保障人的安全,最後,人的生命安全這更自然是以人為目的了。
但是我覺得我會支持核能,因為核能是我們在火力發電到更乾淨的綠色能源之間的橋樑,我們現在正處於這樣的一個過渡期間,不可以完全的放棄核能,如果回去使用火力發電,那麼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絕對會急遽提高,台灣已經有一座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第一高的台中發電廠了,台灣不能再大量倚賴火力發電,但是光靠水力、風力發電又不夠支持全台的發電量,所以在綠色能源的發電技術更臻成熟之前,核能是重要的支持。雖然核能是有危險性沒有錯,但是只要小心謹慎,並且定時檢查機爐的狀況,平安運轉應該不是問題,我想大家不信任核能的根本原因應該是對於發電廠的不信任,是對於執行人員的不信任,是對於政府應變能力的不信任,雖然這麼說有些悲哀,但是相信許多人應該在心底是有這樣的感覺的。我認為核一、核二地的反應爐應該要進行檢修,而且該要退役的反應爐要盡速退役,有沒有辦法做到應該才是大家對核四重拾信心的關鍵。
廢除死刑者和保留死刑者雙方論點很多,而且爭論激烈,功利主義死刑制止犯罪比終身監禁更有效,使人越加尊重刑法。非功利主義的保留死刑者則認為:死刑對令人深惡痛絕的罪行來說,是唯一的「應得的懲罰」。廢除死刑者對於死刑具有最大威懾價值表示懷疑,並強調人類生命的神聖性,既然司法確實會發生錯誤,那麼就會危害無辜。
回覆刪除非功利主義的論點,像任何最終的倫理準則一樣,成了道德上的原則。另一方面,功利主義的論點在純經驗主義立場上則是成問題的,關於它的威懾作用的想法尤其如此。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學提出了自己的正義論,會認為保留死刑,主要根據在於:必須體現司法的正義,也就是說,司法必須伸張正義的角度來論證死刑的合理性的,康德會反對把死刑的實施僅僅建立在功利的考慮之上,必須符合道德正義執行死刑才有意義。
最近的社會除了關乎全民的服貿議題、自經區、以及核能議題等都吵得沸沸揚揚,然而,關於蘭嶼觀光開發區的問題反而沒有受到那麼多的關注,我想這次的課後心得就以蘭嶼的開發議題來說好了。效益主義的人或許會認為,觀光區的開發,除了可以增加蘭嶼人的就業機會,外地人前來也能獲得更好的觀光品質,是一個可以將幸福及利益最大化的好政策。然而,就康德自由主義來看,重點是動機是否合乎道德。政府會美其名說推行此政策的目的為促進觀光品質,帶來更高的觀光經濟效益,其實說到這邊,就已經不符合康德主義了,人們跟政府喜歡錢,而以賺錢為目的,這並不符合道德,只能說是個人喜好。而反對此政策的蘭嶼人,他們認為保持土地、自然環境的原貌,是他們族人的義務,他們並不會認為大興土木、破壞大自然來賺到更多的錢是一件符合道德的事情。政府的立場是以效益主義而建立的,蘭嶼人則是康德主義的實踐者,我想我支持,蘭嶼人反對的立場,為什麼自己的家園可以因為別人喜歡、別人好奇,就讓他們隨意進入參觀、甚至大蓋觀光飯店。最近更新的新聞,慕谷慕魚族人鳴槍封路不願再讓遊覽車進入,他們捍衛他們的傳統領域,保護自然生態,而看到旅行團導遊是以一副你本該就讓我進去的態度去對待原住民,更是讓人難以苟同。以上兩件事情都凸顯出原住民被壓榨的問題,原住民有義務保護自己的傳統、自己的環境,我想康德主義是會站在原住民的立場上的。
回覆刪除康德主義與效益主義的比較
回覆刪除『是否廢除死刑』這個議題已經在台灣廣泛討論了好一陣子,卻始終沒辦法做最後的決定,以至於數十名死刑定讞的罪犯,在心理上承受極大的壓力。社會上,部份學者支持廢除死刑,但民眾普遍傾向支持死刑的存續。由於死刑制度的存廢,關係著社會整體治安,在犯罪率居高不下的今天,死刑的嚇阻效果如何,仍有待進一步的探討。若以效益主義來分析社會民眾的心理,一般來說,他們相信死刑對於重大犯罪的發生具有嚇阻力、節省監獄成本、並且直接解決再犯問題,雖然死刑的執行會剝奪犯罪者的生命自主權、並且有機率產生冤獄,但兩相衡量之下顯然死刑會帶給大家最大化的幸福,不必提心吊膽,擔心假釋出來的他們會再犯下另一起罪刑。但如果以康德主義來檢視支持死刑者的論調,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他們將人的生命當成是一種工具,如果不服從社會的種種規定,即會喪失對生命的自主權,利用這種想法威嚇社會大眾,使大家奉公守法,不敢逾越雷池一步。近年來,在台灣因為種種社會案件如2012年12月1日曾文欽在遊藝場隨機殺害並割喉10歲男童、2013年6月,性侵累犯林國政出獄後又姦殺雲林一名葉姓國二女學生等,使得支持死刑民調高達九成,我們應當效法歐美國家的漸進廢死、完全廢死,抑或是應當遵循在地風俗民情還有民眾普遍意識?顯然,這個問題還有很大一段路要走。
這星期我們談到康德及其理念。康德認為人不應被當成工具,而是以人為最終目的。這樣的想法與自由至上主義有所衝突,在一些議題上(如器官買賣、賣淫等)持反對的態度,其理由看似嚴格,但面對現今一些爭執不下的議題,康德的原則我認為其實並不為過。比如說醫療自經區的問題,醫療自經區引進外資,擴大醫療產業規模,同時推廣國際醫療,吸引外國人過來進行觀光醫療,簡單的說,自經區內的醫療產業更加的資本化、商業化。
回覆刪除醫療自經區的支持者認為,將醫療產業引進自經區,並與國內健保制度分開,較不會影響國內醫療支出,而且其發展可以提升GDP,醫療自經區的設立相當符合效益主義。但是事實上,醫療自經區的設立不僅很可能使台灣原本就很缺乏的醫護人力更加流失,更可能影響國內醫療服務品質,因為醫療服務的商品化、市場化是會擴散的。伴隨而來的則是在績效主義的管理政策之下,醫病關係的惡化。除了以上的理由,我覺得我們還必須思考醫療的目的是什麼?而醫療的目的,很明顯的是為了人們的健康而存在的。而醫療服務的商品化也可以說是利用人獲取利益。以康德的立場來說,是應當反對的,因為人應當是目的,而非工具。當然,以現實中來說,醫護人員也是人,理當獲得勞動報酬,但是如果把醫療視為獲利工具,不僅會造成醫病關係惡化,更是對人命的不尊重。
要討論功利主義的支持者對死刑的看法,就不能不提死刑對於犯罪的遏阻功能,畢竟死刑如果無利可圖的話,功利主義的支持者是不可能浪費金錢去執行死刑的。就我所查到的資料,死刑能不能降低犯罪率其實有相當大的爭議:有些研究認為死刑能夠降低犯罪率,並提供有顯著差異的數據比較;有些研究認為死刑對降低犯罪率毫無效果,並且也拿出相關的數據證明自己的論點。作為一個外行人,我無法判斷何者較為可信,因此我也不好說究竟功利主義的支持者會不會支持死刑。不過康德主義就沒有研究數據上的問題,可以放心地展開討論。康德主義反對殺人與自殺,基本上尊重人的生存權。因此,康德主義的支持者最可能的主張就是以永久監禁代替死刑,因為康德主義本身也不認同自由至上主義,所以為了維護罪犯的生存權,可能轉而剝奪其自由來代替死刑。我一定程度上的支持康德主義,至少比起自由至上主義,康德主義比較符合我自己的行事風格,是故比起台灣目前民調所見:大多數人都反對廢除死刑,我可能是屬於比較異端的一類。但是就目前台灣的廢死團體之主張,似乎未有以永久監禁來取代死刑的見解,這讓我私底下偏向支持廢除死刑的同時,又對台灣的廢死團體有著滿滿的不認同感。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