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義表面上聽起來還不錯,「功利最大化」這五個字確實頗動聽的,但仔細想想就會發現他侵犯、損害了許多人的權益或者是權利,《自由論》一提出就覺得這樣似乎就能使人接受了,畢竟人人都有自己的自由,如果我不犯你你不犯我,我沒事也不會去在乎你到底做了甚麼,對吧!況且,若我們只有純粹的功利,似乎一切事物就要被量化、被標價了,那又要如何標價呢?如果沒有一定的標準,這個社會是否又會越來越不公平?人與人的生活品質差距是否又會越來越大?同樣是人,憑什麼別人比較高貴呢?人的生命並不是一件商品、所有情感也沒辦法用同樣標準去量。
功利主義是最大利益還是多數暴力這個問題可能找不到正確解答,但就憑個人怎麼想、要不要以其來做決定。以篇章最開頭的故事來說,為求三人能活命,殺了體弱多病的第四人來吃,以道德上來說當然是錯誤的,但面對現實生活的真實情形,誰能保證不會做出同樣的事?大自然的生存遊戲中,本存在弱肉強食的概念,直到人類的思想出現,為這世界加了許多的規則,無論是道德還是法律,雖然能阻止大多數不對的事情發生,但少數的時候這些也不見的是真正通情理的。也不是說殺掉的四個人是對的,可能要看前三個人認為生存重要還是良心倫理重要了。
到底甚麼才是最符合幸福的功利主義?難道少數人服從多數就是正確的答案嗎?一個人如果服從了三個人的決議,同意犧牲自己來讓三個人求生存,這真的符合幸福的功利主義嗎?最多數人的最大幸福,能到就只為自己著想?所謂的幸福,不也是看到別人過得很快樂,自己也因此很快樂嗎?甚麼是幸福功利?我認為功利不是一般人所想到的那種金錢式的功利,真正的幸福功利是可以幫助到他人的功利,是一種善良的幸福功利,一種「最圓滿」的幸福功利!
功利主義標榜的最大利益聽起確實很合理科學,但當我們仔細去觀察他用的計算方式,似乎是把所有的事物標價,還不只是事物連人的價值,一個決定的價值都被貼上一個數字,這樣毫無感情面的計算方法真的能夠反映出最佳的選擇和策略嗎?那麼被犧牲的一群少數又是否應該擁有最基本的人權不然怎麼能就這樣用多數去否定或貶低他們的價值。功利主義或許能夠在一些狀況下適用,但我想我們能應該去更深入探討他,因為他肯定不是最終幸福的解決方法。
不可否認被犧牲的人非常可憐,只是有些特殊情況終究會發生,那麼在這個時候什麼才是標準?又什麼才是對錯?希望之所叫希望就是因為太難出現,努力不一定會出現,擁有信念也可能破滅。我也不知功利主義 是對還是錯,但至少能給我一個平常想不到的角度思考,什麼才事正義?幸福又是誰來界定?人又是什麼?誰來衡量一切?但那至少讓犧牲不再如此理所當然,讓抉擇不再沒有準備,讓視野不再簡單狹小-至少有所思考,比從未想過來的好
功利主義只能在單純衡量財物或者有形財產時較能適用。當我們試圖使用功利主義進行價值判斷時,會面臨一些無法進行計價的事物,例如親情、土地認同、族群認同、歸屬感、有罪與否......,當我們試圖給這些東西一個價碼時就會面臨矛盾。也許功利主義的實行必須伴隨著一定的附加條件,比方說不記最大利益的個人補償,像是徵收住宅土地之後以另外規劃良好的居住地作為補償,儘管這樣的行為依然不能夠補償無形價值,但是至少可以免於因為多數利益而損失的個人權益。
功利主義的理論根基在於對最大幸福的追求,透過將行為所產生的效益來決定該採取哪些行動,在理論的層面上是十分合理的。但若將功利主義應用至現實情況之中則會產生許多問題。效益的標準該如何、由誰來判定,都使的功利主義在實際應用上受到爭議。究竟人的情感、道德等形而上的存在是否能被量化評估? 雖然Mill認為情感的確有高下之分且人們會偏好於較為高尚的快樂,他也承認較為高尚的快樂是需有文化的培養才能產生,而道德、倫理、正義等思想是長期由人類文化所培養出來,對人類整體具有長期效益而存在,是群體利益的一環。但即使如此依然沒有解決功利主義中對於如何將價值量化的缺陷,畢竟人與人、文化與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功利主義在實際面上依舊有著過度簡單化的問題。
我認為沒有一套理論可以完美的套用在所有情況下,我個人覺得乞丐勞役所十分的合理,因為乞丐找不到工作,養不活自己才會去乞討,把他們關到勞役所提供他們工作讓他們可以養活自己又可以降低社會成本,至於他們喪失的自由我覺得是合理的犧牲。至於拷問恐怖份子,我認為只要有充足的證據確定他就是炸彈客或是知情不報的人,拷問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我反對虐待他的女兒來換取情報,因為我覺得這是泯滅人性的行為。總而言之,我覺得理論發展的在好友時也比不過道德常理的判斷。
這次談的是功利主義,他的定義確實很美好且難以做出絕對無爭議的批評,而我也願意相信邊沁本人是為此目標而創立其學說(至於他是有多麼地滿意自己的能力我想就暫且無視吧)。只不過,似乎這項主義容易成為既得社會利益及資源者為自己取得更多利益的藉口,比如邊沁自己所提出的「Panopticon」,不知有沒有人也聯想到「資本主義:一個愛情故事」裡所提及的PA Child Care事件,儘管不完全一模一樣?又或者,直接想想書中便提到的煙與肺癌的案例?當然也有時只是單純錯用卻導出令人難以接受的結論。 但是儘管如此,我還是覺得功利主義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坦白說我的想法就是一個團體中的領導者大多必須仰賴功利主義來為團體做決策,包含是否某個當下必須引用非功利主義之理論來行事才能達到團體的最大利益。至於非居領導之位的人們,我相信也會有不得不利用功利主義做決定的時候,只是比例上或許跟領導階層比起來是相對少的。因此,功利主義本身並沒有問題,只是得考量使用時機及對象。而如果被錯用或只為一己私利而用,我想結果會很糟。
功利主義的目的在於追求群體利益,在此訴求之下往往會有少數人的利益被犧牲罔顧。現實中很難有決定可以是十全十美的,無論怎麼做經常會損失部分人的利益,這方面就是功利主義備受批評的地方。然而,功利主義對於領導者而言是最實際也最簡單的方式。領導者以民意為訴求,滿足多數人民即可符合其促進大眾利益的目標,但這方面正是我認為功利主義最危險的地方。何謂群體福祉?何謂群體利益?這之中很容易被有心人士所利用,例如過去紅軍將"反派"、"黑五類"的財產以"共產"之名充公。我認為最重要的東西是程序正義。目的良好是功利主義充分且必要的條件,然而程序符合正義也是不可缺少的。
功利主義試圖把正義的問題"科學化",以理性的數字來分析行為的利弊,並以達到最多數人的最大幸福為準則,向人類趨樂減苦的基本追求靠近,想起來很合理,但實際上最為人詬病的就是沒有顧到個人權益,以及快樂到底要如何度量的問題。其實我認為,功利主義並非我所認知的道德,一件事情正義與否是否應該建立在快樂上面尚有疑問,就算像彌爾說的可以區分等級,並以長遠的快樂為思考,在決策上如果只就這點思考,像是王家被拆的爭議等等還是不能用功力主義將反對者說服,。
功利主義表面上聽起來還不錯,「功利最大化」這五個字確實頗動聽的,但仔細想想就會發現他侵犯、損害了許多人的權益或者是權利,《自由論》一提出就覺得這樣似乎就能使人接受了,畢竟人人都有自己的自由,如果我不犯你你不犯我,我沒事也不會去在乎你到底做了甚麼,對吧!況且,若我們只有純粹的功利,似乎一切事物就要被量化、被標價了,那又要如何標價呢?如果沒有一定的標準,這個社會是否又會越來越不公平?人與人的生活品質差距是否又會越來越大?同樣是人,憑什麼別人比較高貴呢?人的生命並不是一件商品、所有情感也沒辦法用同樣標準去量。
回覆刪除功利主義是最大利益還是多數暴力這個問題可能找不到正確解答,但就憑個人怎麼想、要不要以其來做決定。以篇章最開頭的故事來說,為求三人能活命,殺了體弱多病的第四人來吃,以道德上來說當然是錯誤的,但面對現實生活的真實情形,誰能保證不會做出同樣的事?大自然的生存遊戲中,本存在弱肉強食的概念,直到人類的思想出現,為這世界加了許多的規則,無論是道德還是法律,雖然能阻止大多數不對的事情發生,但少數的時候這些也不見的是真正通情理的。也不是說殺掉的四個人是對的,可能要看前三個人認為生存重要還是良心倫理重要了。
回覆刪除到底甚麼才是最符合幸福的功利主義?難道少數人服從多數就是正確的答案嗎?一個人如果服從了三個人的決議,同意犧牲自己來讓三個人求生存,這真的符合幸福的功利主義嗎?最多數人的最大幸福,能到就只為自己著想?所謂的幸福,不也是看到別人過得很快樂,自己也因此很快樂嗎?甚麼是幸福功利?我認為功利不是一般人所想到的那種金錢式的功利,真正的幸福功利是可以幫助到他人的功利,是一種善良的幸福功利,一種「最圓滿」的幸福功利!
回覆刪除功利主義標榜的最大利益聽起確實很合理科學,但當我們仔細去觀察他用的計算方式,似乎是把所有的事物標價,還不只是事物連人的價值,一個決定的價值都被貼上一個數字,這樣毫無感情面的計算方法真的能夠反映出最佳的選擇和策略嗎?那麼被犧牲的一群少數又是否應該擁有最基本的人權不然怎麼能就這樣用多數去否定或貶低他們的價值。功利主義或許能夠在一些狀況下適用,但我想我們能應該去更深入探討他,因為他肯定不是最終幸福的解決方法。
回覆刪除不可否認被犧牲的人非常可憐,只是有些特殊情況終究會發生,那麼在這個時候什麼才是標準?又什麼才是對錯?希望之所叫希望就是因為太難出現,努力不一定會出現,擁有信念也可能破滅。我也不知功利主義 是對還是錯,但至少能給我一個平常想不到的角度思考,什麼才事正義?幸福又是誰來界定?人又是什麼?誰來衡量一切?但那至少讓犧牲不再如此理所當然,讓抉擇不再沒有準備,讓視野不再簡單狹小-至少有所思考,比從未想過來的好
回覆刪除功利主義只能在單純衡量財物或者有形財產時較能適用。當我們試圖使用功利主義進行價值判斷時,會面臨一些無法進行計價的事物,例如親情、土地認同、族群認同、歸屬感、有罪與否......,當我們試圖給這些東西一個價碼時就會面臨矛盾。也許功利主義的實行必須伴隨著一定的附加條件,比方說不記最大利益的個人補償,像是徵收住宅土地之後以另外規劃良好的居住地作為補償,儘管這樣的行為依然不能夠補償無形價值,但是至少可以免於因為多數利益而損失的個人權益。
回覆刪除功利主義的理論根基在於對最大幸福的追求,透過將行為所產生的效益來決定該採取哪些行動,在理論的層面上是十分合理的。但若將功利主義應用至現實情況之中則會產生許多問題。效益的標準該如何、由誰來判定,都使的功利主義在實際應用上受到爭議。究竟人的情感、道德等形而上的存在是否能被量化評估? 雖然Mill認為情感的確有高下之分且人們會偏好於較為高尚的快樂,他也承認較為高尚的快樂是需有文化的培養才能產生,而道德、倫理、正義等思想是長期由人類文化所培養出來,對人類整體具有長期效益而存在,是群體利益的一環。但即使如此依然沒有解決功利主義中對於如何將價值量化的缺陷,畢竟人與人、文化與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功利主義在實際面上依舊有著過度簡單化的問題。
回覆刪除我認為沒有一套理論可以完美的套用在所有情況下,我個人覺得乞丐勞役所十分的合理,因為乞丐找不到工作,養不活自己才會去乞討,把他們關到勞役所提供他們工作讓他們可以養活自己又可以降低社會成本,至於他們喪失的自由我覺得是合理的犧牲。至於拷問恐怖份子,我認為只要有充足的證據確定他就是炸彈客或是知情不報的人,拷問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我反對虐待他的女兒來換取情報,因為我覺得這是泯滅人性的行為。總而言之,我覺得理論發展的在好友時也比不過道德常理的判斷。
回覆刪除這次談的是功利主義,他的定義確實很美好且難以做出絕對無爭議的批評,而我也願意相信邊沁本人是為此目標而創立其學說(至於他是有多麼地滿意自己的能力我想就暫且無視吧)。只不過,似乎這項主義容易成為既得社會利益及資源者為自己取得更多利益的藉口,比如邊沁自己所提出的「Panopticon」,不知有沒有人也聯想到「資本主義:一個愛情故事」裡所提及的PA Child Care事件,儘管不完全一模一樣?又或者,直接想想書中便提到的煙與肺癌的案例?當然也有時只是單純錯用卻導出令人難以接受的結論。
回覆刪除但是儘管如此,我還是覺得功利主義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坦白說我的想法就是一個團體中的領導者大多必須仰賴功利主義來為團體做決策,包含是否某個當下必須引用非功利主義之理論來行事才能達到團體的最大利益。至於非居領導之位的人們,我相信也會有不得不利用功利主義做決定的時候,只是比例上或許跟領導階層比起來是相對少的。因此,功利主義本身並沒有問題,只是得考量使用時機及對象。而如果被錯用或只為一己私利而用,我想結果會很糟。
功利主義的目的在於追求群體利益,在此訴求之下往往會有少數人的利益被犧牲罔顧。現實中很難有決定可以是十全十美的,無論怎麼做經常會損失部分人的利益,這方面就是功利主義備受批評的地方。
回覆刪除然而,功利主義對於領導者而言是最實際也最簡單的方式。領導者以民意為訴求,滿足多數人民即可符合其促進大眾利益的目標,但這方面正是我認為功利主義最危險的地方。何謂群體福祉?何謂群體利益?這之中很容易被有心人士所利用,例如過去紅軍將"反派"、"黑五類"的財產以"共產"之名充公。
我認為最重要的東西是程序正義。目的良好是功利主義充分且必要的條件,然而程序符合正義也是不可缺少的。
功利主義試圖把正義的問題"科學化",以理性的數字來分析行為的利弊,並以達到最多數人的最大幸福為準則,向人類趨樂減苦的基本追求靠近,想起來很合理,但實際上最為人詬病的就是沒有顧到個人權益,以及快樂到底要如何度量的問題。其實我認為,功利主義並非我所認知的道德,一件事情正義與否是否應該建立在快樂上面尚有疑問,就算像彌爾說的可以區分等級,並以長遠的快樂為思考,在決策上如果只就這點思考,像是王家被拆的爭議等等還是不能用功力主義將反對者說服,。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