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2日 星期六

[第四組]第五週課後心得

請在下面張貼本週的討論課後心得,長度約500字!延續本週的討論,服務貿易協議的簽訂將大幅降低台灣和中國市場間的貿易限制,你覺得這個更大、更自由的市場能增加我們的自由和福祉嗎?

9 則留言:

  1. 汪庭伃
    星期五的傍晚,我也到了現場去看看,雖然沒有久待也沒有進入立法院內部,但是我覺得可以感受到他們的那股想為這塊土地的民主未來做點什麼的熱情,很難過他們的行動受到某些父母輩的質疑,很失望政府還沒有做出實質有效的回應仍然在談論空話。我覺得無論是支持服貿或是反對服貿,大家都應該要站出來為程序正義喊聲,因為反黑箱及維持民主運作才是這個運動的核心,要為了被傷害的民主精神抗爭,因為我們要的是一個民主的台灣,而不是獨裁的掌權者。希望馬政府可以回應關於民主爭議的部分,回應學生們的訴求,我想我應該會再找個時間去送物資和為在場的同學們加油。前天,我的母校景美女中出了一篇新聞,自由X報說我們學校禁止學生穿著制服去參加學運,但是校方立刻在臉書的粉絲團上PO文澄清並拜託校友和學生們分享,我替媒體們愛斷章取義渲染不實訊息的惡習們感到難過,明明是子虛烏有的事情,而且景美女中也絕非黨校,希望政治烏雲可以離開那個美麗的校園,還她一片澄淨的天空。
    至於服貿能否為台灣帶來更多的自由和福祉,我認為是可能的,但是現在的服貿能否做到這樣的效果我仍存疑。只有政府少部分官員簽訂,並在立院強行通關,且在最初討論協商的階段就已經疑慮重重,這樣的服貿令人無法放心信任。我覺得要經過公聽會,讓各方領域的專家來評估衡量,畢竟隔行如隔山,有些問題要在行的人士才能突破盲點,而且官員不是全能的怎麼可以輕率地就通過?我覺得這樣簽訂下去的服貿協議可能為台灣帶來的是另一場噩夢而非光明的前途。

    回覆刪除
  2. 對於這次太陽花學運,學生們主要有兩項不同的訴求,一個是「反對黑箱服貿」,另一個則是「反對服貿的內容」,有些學生可能只支持其中一項訴求,而我是兩項訴求都支持。我認為在這兩項訴求中,「反黑箱服貿」應該是普遍人民都該支持的!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國會代表了我們人民的意見,但如今國會卻忽略了它最大的職責,僅靠三十秒的時間就決定了我們人民的未來,國家最該傾聽人民聲音的地方已經成了打壓民意的腐敗機構,這也是這一次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都憤怒的站出來力挺台灣民主的原因。
    前幾天在看電視時看到了支持服貿協議的人出來講話,他一直不斷的強調簽訂服貿對於台灣不會有任何影響,但我卻認為這句話有個很大的矛盾點,既然簽了服貿對台灣不會造成影響,那幹嘛還要簽呢?我在這充滿太陽花學運議題的臉書中讀到了一位中小企業家所寫的文章,裡面他說到一旦服貿開放了中國的企業家進入台灣市場,台灣在地的中小企業將消失。表面上看似中小企業家將公司賣給中國人對他們來說沒什麼損失,並且還以從未想過的高價獲利,但中國收購了這家企業後公司裡的高級階層仍是中國母公司轉移過來的,換句話說就是一個「併購」的行為。因此有人說過「開放中國市場很好啊!可以增加台灣的競爭力。」但這反倒造成了台灣中小企業的消失,台灣該拿什麼跟中國競爭呢?

    回覆刪除
  3. 兩岸服務業貿易協議,雖然反對的人非常多,但是卻也有人大力支持,甚至對抗議學生的行為感到憤怒,認為他們漠視支持服貿者的聲音。對服貿支持的多為商業界人士,而台資去對岸放款賺利息,確實能為金融產業帶來龐大的利益,有規模的國內製造業、服務業,也需要進軍大陸來擴展市場。但是陸資來台,投資房地產和股票的熱錢,對台灣房價的泡沫化可能是雪上加霜,而這樣的投資,也隨時可以移向他國,無法達成服貿原先的「創造新的穩定就業機會」的憧憬。而服貿使得大陸企業能夠來台開店、競爭,表面上會刺激國內產業的進步,但是對中小型企業而言,卻是不平等的競爭。和我們最切身相關的醫療界,在服務貿易特定承諾表中提到,允許「大陸服務提供者在臺灣以合資形式捐助設立非營利的醫療財團法人醫院,提供醫院服務。」,既然是「非營利」的財團法人醫院,對陸資而言,又有什麼吸引力呢?而老人照護服務的部分,在承諾表中說「允許大陸服務提供者在臺灣以合夥形式設立小型老人及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則連非營利的字眼也省去了,令人不禁憂心老人照護將從社會福利,變得市場化。一味追求利潤的結果,就是有錢人用得起,窮人得到的照護品質卻堪慮的情況。若台灣財團到大陸開設醫院,則將有台灣醫師將至大陸工作,造成國內醫療人員缺乏更加嚴重。目前我們尚未承認中國大陸的學歷和證照,因此對岸的醫師暫時不能來台工作,但是國內醫師人力不足,絕不是依靠開放對岸醫師來台解決。排擠國內的白領工作機會,是另一層顧慮。

    回覆刪除
  4. 這次學生運動給政府一個警訊,我們的行政權力已經快要無法監督。在服貿協商過程,我們可以看到,反對黨已經盡可能地作出監督、進行阻擋,但限於少數席次,顯然已經無法使行政權的腳步慢下來,無論政府施政爭議有多大、民眾的反彈有多激烈。這危機已經超越「藍綠對立」、「服貿簽不簽」、「經濟會不會好」,而是已經危害到台灣賴以生存的民主法治根本價值與憲政理念。
    對自由貿易協議的觀點首先,任何貿易協議必須是對等的,貿易協議不應把商業利益放在國家利益之上,談判過程必須透明化。這次激起民眾反對就是因黑箱決策過程,沒有逐條討論對台灣的衝擊,對等的貿易我覺應建立在公平上,陸資挾持著資金來台,首當其衝的就是占多數的中小企業,服務業影響深遠攸關民眾的日常生活,陸資或陸企來台真的能給我們更好嗎?服貿受益最多的是擁有龐大資源的財團,加上服貿給的自由貿易使得利潤能翻漲數倍,希望打開大陸市場,一般的民眾就得背負黑心產品的傾銷,服貿的利弊很難在短時間由官員這樣預測,讓人詬病就是法案討論過程。
    服貿協議依循的主要依然是台資進入中國大陸擴大獲利的路徑,中國大陸開放外資,及其對台灣的「讓利」政策,得利的是台灣資產階級,特別是具有相當規模的台灣大資產階級,台灣工人階級在這過程中並不會因此獲益,但立即可能受害的,是將更日益受資本主義與新自由主義所掌控、宰制的中國工人階級,而長期這必然也將惡化台灣工人階級的處境。

    回覆刪除
  5. 我想以政府的立場,在簽訂服貿協議時,他們認為在優勢的中資注入台灣服務市場的狀況下,為了與台灣當地的服務市場去競爭人才,會不吝惜去調高勞工的薪資,而台灣的市場同樣也得跟進去競爭人才。或許有人會問說中國在資金注入時同時挟帶了大量且廉價的中國勞動力,反而會造成勞動力市場的供過於求,但依照政府的協議規範,中國一個企業投資30萬美金(或前一年度營業額達台幣一千萬),便可以申請一名經理人來台灣工作,每增加50萬美金投資,再增加一名主管或專技人員(一家三口),一個公司連同經理人最多可申請八人 (八家)以類似工作證的方式來台,依照這樣的法規很難會有低資本的中國勞動力會來台灣競爭低階的服務勞動,而面對挑戰的,反而是小規模的中小企業。
    既然如次,那又為何有許多反對服貿協議的聲音呢?我想除卻政治上的敏感因素,在優勢中資的吸引下,難免國內的人才會因此被吸引。而企業在中國雖有市場,然而中國市場的排外性,使得企業的投資其實常常會面對一些困難,諸如店租的惡意調漲、中國合資者的違約等,這些等等的問題早已發生在許多台商的身上,但大部份的都是求助無門,在發現中國市場無法發展後,會到台灣,人才被能出數倍薪資的中資吸引,主要的服務都被中資所占有,台灣的邊緣化依舊無解。

    回覆刪除
  6. 服貿(全名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就我查詢的資料顯示,是在2010年簽訂ECFA就已經包含這一項內容了。當時要簽訂時,嘗試要舉辦公投還被接連封殺,台灣民眾連參與表決的權利都沒有,就這樣被迫接受ECFA協議。ECFA看起來就像是香港的CEPA,簽署的雙方就是秉持著「一個中國」的框架下來接受以上協議。馬政府在上台之後,認為中國和台灣是地區與地區的關係,所以他們才會認為簽署ECFA這項協議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一件「國內」的事情,有什麼好去討論的。幾年下來,台灣經濟有變比較好嗎?還是錢都進別人口袋了?總結來說,當時根本就不該和中國簽ECFA。

    如果撇開ECFA不談,回歸到近日的服貿議題,為何要反服貿?服貿的通過,是另一個「新自由主義」的實現,雙方開放、降低關稅壁壘。然而,新自由主義所帶來的成效在最近的歐盟動盪不安中也看出了其中的隱憂。再來就是,新自由主義認為人民、國家、以及公司的本質是良善的,但是,我們台灣目前要簽約的對象就是在國際上不斷威脅、強壓我們的中國,簽了之後,中國會遵循上面的條約嗎?台灣的產業以中小企業為主,面對資金龐大無窮的大企業根本毫無招架之力。而且台灣的經濟已經夠依賴中國了,我覺得不需要再開放更多的中國產業進駐台灣。

    第一次參加社會運動,親臨現場,所感受到群眾的熱情,是在3C螢幕面前所無法體會的。尖銳的拒馬上插滿著鮮花,掛滿著對台灣祝福的小紙條,處處盡是令人感動的景象。

    回覆刪除
  7. 我想分市場商品應區分成兩個部分:滿足生存所必需之商品、增進生活方便之商品。前者是絕對必需,一旦被其他國家所掌控則會發生重大危機,例如糧食、能源、醫療等等;後者是則否,有固然可以增進生活的方便或趣味,但是沒有也不會造成立即性的危險。
    在台灣,糧食的自給率約三成,老實說這不是一個好現象;萬一動亂發生,補給線被切斷,立即就有發生飢荒的危險,像這一類的商品就不太適合過度開放,是絕對需要審慎應對的。再以能源來說,台灣本身的天然資源貧乏,這一類的商品被國外所掌控其實是很無奈的事,所以也無所謂開不開放,因為台灣本來就沒有能與國外競爭的本土能源供給產業。醫療則是我們陽明大學的學生會關心的問題,畢竟身為醫學大學,陽明大學多數學生的就業都與此息息相關。個人並不贊同台灣向對岸開放醫療,理由其實有點不理性,但我還是要表明自己並不信任對岸醫療人員的素質;另一方面,對於對岸是否向台灣開放醫療我則採持平意見,雖然台灣需要優秀的醫療人才,但若是對岸願意開出優於台灣的條件,我們也沒有立場阻止醫療人才西進。我認為台灣醫療的問題不在於開不開放,而在於台灣人民是否願意用更合理的待遇來聘用優秀的醫療人員。
    再說到增進生活方便之商品,雖然我前面說沒有這些商品也不會有立即性的危險,但是若是大舉開放,必定會對某些較為弱小的公司行號造成衝擊,而這些公司行號則關係到千萬人的生計,是不會造成立即性的危險,但肯定會有一波失業潮,我們常著重於眼前的利益,卻往往忽略利益背後的災害。

    回覆刪除
  8. 三月十七日,在台灣台北的立法院(相當於國會)中,執政黨國民黨於內政委員會強行通過了「服務貿易協定」(去年六月簽署)、逕付院會審查。是夜,一群反對此事的學生衝入立法院、佔領了議場。出乎意料的,這個行動迅速獲得了支持,自佔領議場以來,立法院周圍的街道都被支持者佔滿。
    通過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到底對台灣的企業有沒有益處?台灣和大陸在經濟上的實質開放,確實會為經金融業、服務業、製造業帶來利潤,但僅僅限於有能力到中國發展的大企業,試想,在台灣的產業結構下,主要都是中小企業,在台灣有些許競爭力,勉強能餬口飯吃,但們有能力到中國大陸與大財閥競爭嗎?
    許多電子業、製造業的龍頭接二連三的表態支持服貿,畢竟這是對他們百利而無一害的條約,為何要拒絕?能夠促進台灣的GDP,即使條件是犧牲掉數十萬中小企業的工作機會,政府為什麼不簽?
    再來是允許中國大陸的資金進入,許多人都有一個憧憬,想著大陸的熱錢進來後,會刺激台灣的建設,接連帶動經濟成長,殊不知開放後原本就居高不下的房價,可能會因此攀升到新的高點,而且熱錢來的快,去得也快,對於要穩定成長的台灣來說,顯然是一大隱憂。
    現在常常聽到政府官員說,服貿不通過,台灣一定完蛋!這是真的嗎?台灣有這麼的脆弱嗎?一定要藉由中國的保護才能生存嗎?我看到了許多年輕創業家令人振奮的結果,也明白台灣學生並不會比其他國的更沒競爭力,究竟是為了什麼原因,一定要通過這項協定?

    回覆刪除
  9. 我們這次討論課討論的是服貿協議是否能增加我們的自由和福祉。服貿協議旨在使兩岸更加開放彼此的市場,持正方意見的人會認為,市場的開放能使消費者的選擇更多,使服務提供者在競爭的環境下提升品質,雖然不可避免會有某些產業相對弱勢,但是整體而言利大於弊;反對者則會認為這樣的市場開放會衍生許多問題,如移民、中小企業與中資大企業的競爭等,此外,中國和台灣的關係也是不少人擔憂的問題。其實,台灣早已對許多國家有不同程度的開放,而在這樣的開放下,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然而,這份協議中有某些項目的開放,需要更加審慎的評估,舉幾個例子:1.舉建築開放項目來說,中國大陸向我們開放的是一般建築相關的工程服務;但我們向對岸開放的卻是基礎工程,包含了公路開闢與營建、橋樑與隧道管理、電力及電信管線、天然氣、水庫、自來水等數十項。(郝明義 出自天下雜誌評論)如果政府的監督不夠確實,對於國家安全的疑慮都會持續存在2.中資的資金來台,對台灣經濟有活絡的作用,但是如果對於資金流動政府無法做到確實監督,容易引發不少問題:如大量資金的湧入使得台灣的房地產價格更居高不下、中資利用規模、資金優勢,較能忍受短暫虧損,最後台灣的中小企業容易因此趨於劣勢等。3.某些產業由於其攸關社會福利性質,兩岸開放市場需要小心處理,如與我們切身相關的醫療業,因為兩岸規範大不相同(如台灣健保覆蓋率達99%,自費比例36%、37%中國沒有財團法人醫院這個概念,他們的醫療有90%依賴自費,而且有65.7%接近七成的民眾沒有醫療保險)當兩岸開放彼此醫療市場,如果政府沒有良好配套措施,或是健保財政無法改善,難保醫院不會更加商業化,而醫院商業化之後,弱勢族群可能無法享有醫療品質更好的果實。(其實現在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情況相當嚴重,如台東縣縣民的平均壽命比台北市民少8年以上)總而言之,綜觀國內外自由貿易協定,固然能對某些產業(尤其是出口為主)的產業有益,但是事關人民的基本福祉時,仍要再三協調,決策不能太過粗糙。的自由和福祉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