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日 星期日

[第四組] 第三週課前心得


下次上課前的閱讀材料為Sandel<正義>的第二章:最多數人的最大幸福 功利主義。請大家閱讀材料並寫下約200字的課前心得。

13 則留言:

  1. 汪庭伃
    我認為功利主義的誕生是必然的,在衡量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並不能否認當良知和道德介入我們的思考之後,我們可能會做出偏頗的選擇,或是喪失了部分利益而沒有達到最大效益,但是功利主義卻可以保持理性思考,把事物量化之後做出決定,進而達到邊沁所強調的「最多數人的最大幸福」。但是我覺得即使是要以功利主義為出發點,在關於人命的議題上,我認為良知道德與同理心是必要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像是書中汽車油箱的那個例子,我覺得如果福特汽車的員工不希望自己買到這樣的問題車輛,不希望自己會因已經有人預期到卻沒有想要改善的事故而喪生,那麼這個車種就不該上市,還導致五百多條無辜的性命喪生,許多人嚴重燒傷。

    回覆刪除
  2. 每當政府在制訂政策時總會有一派反對一派贊成,而這時政府要遵循哪派意見時通常都依據邊沁所主張的「功利主義」來決定。但我認為使用這理論時常常會遺漏掉某些考慮因素,甚至錯估了某些因素的價值或將人命以具體的金錢計算之,儘管在大多數人的眼裡這是多麼荒謬的事,但這卻是使用功利主義時必要的條件。
    在閱讀第二章時我對桑戴克所做的一項調查印象非常深刻,他將痛苦的程度以單一通行貨幣的方式計算之,以利區分出痛苦的高低。但這項調查結果卻很難使民眾信服,因為這些毫無相關的經驗根本比不出個所以然,有人就算收再多的錢也不願意執行某些痛苦的事情。但桑戴克卻為功利主義做了一個最好的範例,他將功利主義的原則「將所有價值簡化成單一度量衡」具體呈現出來。
    而因為邊沁的功利主義常常忽略掉基本人權等問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無法接受的,所以我認為彌爾的修正功利主義是一個較好的理論。例如,社會中主流的宗教為了剷除異己往往會將其他宗教禁教,以邊沁的功利主義的角度來看這是個可實施的政策,因為主流宗教信徒們的快樂總和必定大於其他小宗教信徒們的痛苦總和。但我認為就一個社會來說應該要將眼光放遠,這種禁教政策長期實施的話將會對整體社會造成不良的影響,因此在這方面我是比較贊成彌爾改進的功利主義。

    回覆刪除
  3. 這次上課的主題是功利主義及其論辯。Jeremy Bentham的功利主義:道德的最高準則是追求社會福祉最大化,或是利益最大化。但是從一些實際案例(如捷克菸商以及福特的Pinto車子),可以看到許多功利主義的爭議:功利主義是否真的尊重個體權利或少數者的權益?還有我們應該如何衡量不同事物(如人命)的價值?如何累積這些價值以達到功利主義的核心觀念:追求社會福祉最大化,或是利益最大化?我覺得捷克菸商以及福特的Pinto車子等例子算是相當極端,很明顯的這種計算利益的方式出了問題。而生活中有更多例子,如政府的決策可能犧牲少數人的權益,為了大多數人的利益,這些問題的處理方式,是值得深思。另外,Miller的理論和三個影片片段的討論,讓我覺得相當有趣:這和孟子的人性本善好像有一點相似,但是討論的範圍更廣,認為人們可以區分高尚的快樂和低劣的快樂,並知道應該選擇高尚的快樂。我覺得Miller的理論較尊重個人利益,而正義也是不容忽視的這一點比起Bentham較注重整體利益的功利主義似乎比較有道理。因為設身處地的去想,被強迫犧牲的感覺總是不太好的。

    回覆刪除
  4. 邊沁的功利主義主張道德的最高原則就是幸福的最大化,為達到這目的即使要犧牲少數人的權益,以追求多數的利益。將價值歸給多數的想法真的能表現出道德嗎,當所有價值歸被單一想法限制,犧牲將會產生,像是多數暴力的問題,在追求道德時功利主義顯得過於理論不盡人情,無法兼顧弱勢錯估人生的價值,不同的價值不能單一衡量像肺癌好處,汽車油箱以錢去衡量結果,使道德良知的意義被忽略,即每個人都應該在任何可能的情況下促進幸福,並避免不幸,這看來是應予肯定的。但關鍵性的問題是:整個規範倫理是否都可以根據這個簡單的方式來分析。是否有超乎快樂與痛苦之外的價值是該重視。

    回覆刪除
  5. 邊沁所倡導的「功利主義」強調最多數人的最大幸福,我認為這可以和已經討論好幾年的死刑存廢問題做個連結。處決一個死刑犯,或許會讓他的家屬傷心欲絕;然而相反地,被害家屬則會覺得正義終於獲得了伸張,法律終於給了他們一個交代,大眾輿論也會認為這個社會上少了一個危險人物,並遏止了潛在的殺人犯繼續犯行。這樣看來,執行死刑似乎也是犧牲少數人的幸福權利感,以維持整個社會的安全感的一種功利主義。再來拿拒吸二手菸的權利來看,吸菸的人獲得了快感,但周遭吸二手菸的人所產生的厭惡感遠遠大過了抽菸者的愉悅感,所以應該要禁止他們抽菸嗎?那如果抽菸的人數遠遠大過拒吸二手菸的人,整個情況是否會整個顛倒過來呢?

    回覆刪除
  6. 功利主義對現代社會的影響很大,許多功功政策的制定,皆是以追求最多人的最大幸福為目標。不過,功利主義全然理性的計算,也招來兩大反對的理由,一是忽視人性尊嚴,二是各種價值無法以單一的貨幣來衡量。因此,彌爾做出了一些修正,他尊重個人自由,防止利益的計算犧牲了少數人的權益,也提出了快樂有高下之分的主張。彌爾認為追求群體的最大快樂是對的,不過有個前提,就是不能為了追求快樂而造成他人的痛苦。這對功利主義的第一個反對理由做了有力的反擊。不過,快樂有高下之分,卻無法完美回應第二個反對理由。彌爾的標準在檢驗上出了問題,因為人有時會捨高級快樂而享受低級快樂。因此,高級和低級快樂的認定,已不是根植於功利主義,而隱含對超越功利的價值的崇敬。而為了尊重個人自由,卻又不應影響或是限制個體的選擇,於是彌爾的邏輯在這方面就打結了。

    回覆刪除
  7. 我一直只知道只要結果是對大多數人的福祉有增進,不論多寡都會是我們最好的選擇。反觀桑德爾選擇用事例來說明論述,並用不斷的提問反思這些’’我們認為當然的事’.。舉例像是炸彈客的拷問,如果是高中的我一定毫不猶豫的選擇拷打,但作者卻提出拷打嫌疑犯女兒的假設,讓功利主義的純功利考量真正浮現。這時我才明白自己以前在用功利主義時,其實已經有了許多可能我們自己都沒有察覺的假設,應當不斷去反思自己是否違背原則或是另一種解決的可能性。或許邊沁能就適用於現今的社會正是因為它將一切都理性的量化(包括個人感受),使得擁權者能以最大利益毫不猶豫去執行,這不管是在效率還是利益都幾乎最大化,但我想正因為如此我們更要去思量是否被犧牲的部分是無法被衡量的,而眼前的利益是否又只是短期而有害的呢?

    回覆刪除
  8. 邊沁的功利主義,其實早已深深植入我們的心中。不論是日常生活的決定,或是重大決策的定案,都會不自覺的以最大的快樂來衡量,但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簡單地用功利主義來判斷。例如我們不大可能將抽象的情感精確的量化,也不可能用金錢來衡量,因為這只會產生荒謬的現象。再來就是牽涉道德層面,為了達成多數人的利益而損害到少數,這也是不盡合理的。這些問題都沒有一個舉世皆準的答案,各方都有自己的論點、自己的理解角度,理論也同樣都有缺陷,但唯有這樣不斷的思考下去,我們才會離真理更進一步!

    回覆刪除
  9.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10. 物治一許惠棻
    邊沁的功利主義是有魅力所在的:1.多數人的幸福最大化2.客觀一視同仁3.幸福衡量標準化。但,將個人道德幸福街統一衡量,尤其是衡量在貨幣單位的基礎上,似乎道德幸福都可以以金錢的代換了,似乎都變成商品了。而且每個人所認定的幸福道德的多寡定一皆不一,統一化是否真的公平呢?桑戴克所製出人類痛苦事務的價目表,看了只能讓人搖頭可笑,可厭事物之間可以用倍數來衡量?同樣道理,幸福也可以用倍數來衡量嗎?這些是不同的價值,單一的度量衡真的能量出它們之間的比較嗎?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犯人嚴刑逼供的例子,以功利主義來討論,處罰犯人或者其女兒,同樣是對犯人造成極大痛苦卻是造就大眾更多的幸福,這樣的功利主義觀點實在讓人打從心底難以接受。但,若完全屏除功利主義,單純以個人價值觀來判斷每件事的價值,每個人價值觀皆不同,那判斷事物將永遠無法有所結果。只能說,面對一件事情價值,不能單純只以一種角度去看,例如完全支持功利主義或者屏除功利主力只以個人觀點。彌爾改進的功利主義將目光放遠,較在乎注重整體的利益而不在只是「大部分」,讓我能比較信服於其中。

    回覆刪除
  11. 護理系--蔣幸容
    我想,邊沁的功利主義事實上就是絕大部分人所追求的—快樂扣除痛苦的總和。無論做什麼事,每個人都是會為自己好,不讓自己吃虧,尋找最大利益,往往會犧牲掉某部分人的權利,但如果這樣的利大於弊,何樂而不為呢? 然而,我自己是持反對意見,社會太過於功利主義,該存在的道德與人人平等的權利會被消弭,尤其內容中用金錢衡量生命此事,雖然生命本來就有它的價值,可是金錢是最糟的評斷方法。功利主義的好壞,都有人支持,卻不會有正確的答案。

    回覆刪除
  12. 以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做為宗旨的理論看來是相當直觀的,若大家都因此能得到幸福的話,並沒有不支持的道理。然而本書中也提到了效益主義的兩個問題:幸福的難以量化及對於少數個人權益的漠視。且得到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這個命題本身也同樣是個問題,在實行一項政策時只有當得到其結果後才能知道是否這個政策能否達到這個目標,故為一結果論。這樣的命題對於我們在進行公共議題的討論時,沒有一個人知道此項政策所會造成的影響,若以此主義做為依歸的話沒有一個值得明確的標準,故會發生各說各話的情形發生,而無助於議題的發展。

    回覆刪除
  13. 我想用永續發展的概念來談功利主義。我將功利主義比喻為無止盡地開發,為了達到最大的公眾利益而無上限地犧牲少數人的權利,就像是為了開發而無視環境乘載力。要明白多數人其實就是由一批又一批的少數人所組成,就如同生態系是由物種與環境所組成一般;眾人為了利益而犧牲少數人,就如同物種為了開發而犧牲環境,都是在破壞自己的根基,待到有一日根基破壞殆盡了,也就是種個體系的覆滅之刻。我在這裡避談公平正義,單純就功利主義所重視的利益損害來說明:只見功利主義之利而不見功利主義之害是相當危險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