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6日 星期三

[第四組] 第六週課前心得

本週課前心得為Sandel的<正義>第五章:康德主義,請於星期三晚間12:00前張貼約200字的心得~

11 則留言:

  1. 今天(禮拜三)中午十二點在異空間(一教前面),將有"[校園公民講堂]第一課:服貿對醫護人員勞動條件的影響",還不清楚服貿將對醫護從業人員帶來怎樣的影響嗎?歡迎中午一起來討論、關心台灣的未來。

    回覆刪除
  2. 本週要討論的是康德的自由主義,不知道我所理解的康德是否正確,即「人因為受限於(或說是遵守)自己所訂的定律而自由」?而檢驗是否正義的標準,則是從自由入手,人在意志自由時,其行為必然出自於定然律令,因此自由是符合道德的狀態。不過對於書中的第四個問題,是否擁有自由意志,不是由科學去驗證的範圍,我不太明白康德提出的理由。是指人自認自由的這個認知,賦予了人們自由嗎?這個認知是出自理性嗎?如何得知這個認知是出自理性?若是出自理性,則我們因此不能將自身是為受外界擺布的物,而是有尊嚴的人,為康德的立論得到了理性上的證據。

    回覆刪除
  3. 汪庭伃
    本週的主題是康德的自由主義,康德的自由主義和前幾週的自由至上主義同樣是將正義和自由連接,但是卻有很不一樣的詮釋方式。而今日我們對於人權是普世價值的肯定,即是來自於康德對於人格尊嚴的強調。康德主義和前面所提及的,和自由至上主義有相同的連結,但是和自由至上主義不同的是康德對於自由的限定較為嚴格,而且強調人權、道德和尊嚴。他認為道德並不能憑著經驗來斷定,因為標準會隨著人生階段而可能改變,不能成為普世原則的基礎,因此他強調要用理性來達到道德。康德認為人人皆值得尊重,理由是因為人是理性和自主的動物,可以思考也具有選擇的自由。

    回覆刪除
  4. 在康德主義中有提到關於自由意志的問題,這也是前幾章中有討論到的部分,因此我想特別去探討自由意志的這個概念。很多人都會說:「人因為擁有自由意志而顯得獨一無二。」人以自己的想法去行事,只要不妨礙到他人,這便是人該享有的自由權,但我對於自由意志這個概念感到非常的模糊,我們真的擁有毫無束縛的思想嗎?人從出生開始就不斷地接受來自家庭以及社會的價值觀,因此我們的行為模式自然而然地就會被此價值觀所控制,即使我們自認為我們擁有至高無尚的自由意志,但卻難以否認我們的思想都不受外在因素而影響,所以我覺得人並不具有完全的自由意志,就像康德所說的,大部分我們的行為只是服從於外在的因素而已並不是一個自由的行為。

    回覆刪除
  5. 我覺得這個章節很有意思,以往我做好事,是希望拋磚引玉,讓別人看到也跟著我一起做好事。我希望藉由做好事達到利他的目的,但是這種觀念在康德看來卻是錯的,做好事只有一個理由─因為這是一件好事,所以我去實行;這個概念非常直觀,卻也令包括我在內的許多人都想不透這一層道理。又如「善意的謊言」這一回事,以往我們為了避免傷害他人,善意的謊言總會脫口而出;但是在康德看來,說謊就是不對,不會因為背後藏有善意而變成正確的事,要想不傷害對方,可以用話術讓對方誤解自己的意思,如此一來動機是正確的、行為也是正確的。

    回覆刪除
  6. 看完這單元我覺得很困惑,我們所做的決定到底是不真的靠著我們的自由意志?康德提到我們生活中許多的選擇都是為了滿足自身欲望、或是受制於未來某一事件才做出的決定。我覺得這個論點似乎有些牽強,舉個最近吵得沸沸揚揚的服貿來說,選擇支持或反對,是因為受到別人言論的影響嗎?還是是為了避免台灣成為第二個香港而作出的決定嗎?我是覺得做選擇一定會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就連最單純的小朋友都是如此,想去亂摸東西,是要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我想最符合康德理論的人應該就只有剛出生的小嬰兒,一出生就放聲大哭,為誰而哭?沒有人,因為連眼睛都還沒睜開,完全沒有接受到任何的道德思想,就是一個純粹哭的概念。
    助教,最近聽到有人說中午在音前喊聲反服貿的作為似乎太激進!?我個人是覺得一點也不會,畢竟陽明這所有點封閉的學校,就是要如此才能喚醒大家。不知到助教會如何回應這些人呢?

    回覆刪除
  7. 康得的自由主義是建立在道德的價值上,影響後世人權和自由的概念,強調即使行為有例外,也必須拒絕用人類幸福的名義,因為不能絕對確認正義的首要性,就將導致不公平和強制。即便幸福的欲望為人們普遍分享,它也不能作為道德法則的基礎。不同的個人仍然可能會對幸福為何在這一問題產生觀念上的分歧,並將其特殊觀念作為規導性的觀念而強加於他人,自由意志由嚴謹道德觀的關鍵是「動機」,他認為「理性」與「自由」是不可分的,人雖是感官的動物,康得更認為人是理性的動物,當理性支配意志,理性才是主人,所以行動要自由必須是是「自主」的。

    回覆刪除
  8. 和自由至上主义比较,康德的自由观最独特的地方恐怕就是——自由并非自己想干嘛就干嘛,而是要能自律。我刚开始的理解是,人的各种欲望都只是自我的一部分,如果一个人被某一种欲望所控制,根本无法作出促进整体幸福的选择,那么他确实是不自由的,是被奴役的,例如吸毒上瘾者便是如此,他已经被毒瘾所控制。其它如各种物欲、肉欲等等也是如此。好的自我应该像一个民主国家一样,各种需求的呼声都能听到,最终选择是理性衡量的结果。

    回覆刪除
  9. 看完第五章康德主義,細細品味其中的意涵,了解許多道理。
    我們常常說要爭取自身的自由,為我們的自由而戰,但何謂真自由?康德主義修正自由主義放任觀點,採取更嚴格的看法,他認為一般認知裡的市場自由並非真正自由,只是為了滿足本來並非自選的欲望。即我們為了滿足自己物欲下,所作出的選擇,並非真正的選擇,此時的人僅是為了追求目標的工具,而並非出於發動者,而人應該作為目的,而不應該被當成工具。
    這不禁讓我開始思索,到底我們每天做出的無數個決定中,有幾個是出自我們的自由意志,有多少是受到外在因素影響,在被拘束的情況下做出的自以為自由的決定?

    回覆刪除
  10. 本週討論的康德主義,其內容之嚴謹艱澀,實為大開眼界。
    雖然康德主義和前幾周所討論的自由至上主義同樣是繞著「自由」這兩個字打轉,然而相較於後者對於自由主義的無限上綱,康德主義對自由有著更加嚴格且明確的定義。在康德主義的定義下,自由的實行者須為一純粹實踐理性的實踐者,所以必須是理性的人類,而自由地實行為出於義務動機且符合定然律令的自律行為。而這幾項條件都相當強調自由行為在實行時的動機,不但必須釋放諸四海皆準,且必須以人做為目的而非手段。這樣嚴謹的標準看似對自由下了重重限制而顯得有些自相矛盾,然而仔細思量起來卻發現他的想法不無道理。

    回覆刪除
  11. 這星期我們討論的是康德主義。康德認為要達到最高道德原則,可以藉由發揮「純粹實踐理性」。人之所以有尊嚴,是因為人是理性動物。康德的自由定義相當嚴格,他認為所謂的自由即是自主,而行動不能受制於假然律令,而必須是定然律令:1.放諸四海皆準2.把人當作目的。因此,他認為正義不應該是幸福的最大化,與效益主義不同;而與自由至上主義不同,他認為只有出自義務動機的行動才具有道德價值。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