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6日 星期二

[第三組] 第12週課前心得

本週請閱讀正義Ch. 7,並一樣撰寫200字心得。
有準備討論才會有收穫喔!

6 則留言:

  1. 若正義能和道義脫鉤,分配正義不再以道義應得做基礎,聽起來非常的吸引人,但是同時也是很擾人的,雖然他能推翻社會上一些想當然爾的問題,成功是美德的王冠,有錢人有錢時因為他比窮人更應該有錢,但是如果我們一出生就有社會需要的能力或天賦,這只是社會恰好重視我們的特殊能力,不是我們自己的作為,僅僅是因為運氣好,並非美德過人(你不可能記得前世做過什麼好事)。
    分配正義主要說的是一,何種特質應該得到何種勛榮獲獎勵;二,先決定使命,后決定才德。

    回覆刪除
  2. 第7章討論到特定族群的大學入學門檻,雖然這是在講美國的案例但是我覺得這其實也很貼近我們的生活,學校要如此社這樣的門檻一定有某種程度的意義,通常是標榜正義。然而為了那些特定族群,通常是我們說的弱勢族群,如原住民、外來遷入的人們等,而設了甚麼名額上限,這難道就沒有變相歧視的意味嗎?這個疑問相信不少人這麼覺得的。因此我覺得,這種優惠待遇有點自以為是,並沒有考慮的那些被優惠人群的想法。

    回覆刪除
  3. 這週所討論的議題依然圍繞著分配正義,這章提到外國大學入學條件中特定族群的優惠待遇,在台灣也有相關政策,例如:原住民、離島學生的特別保留名額。我覺得這樣的「積極平權措施」是合理且公平的。對於教育資源較缺乏的地區,未必能有考到入學門檻分數的學生,但並不代表學生的表現不優秀,換句話說,分數並不是唯一的評斷標準。大學應該是一個多元學習的環境,讓學生拓展視野、認識來自不同文化、地區的同學,不該只是一個藉由分數來決定學生的地方。

    回覆刪除
  4. 這章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德州大學回覆給申請者的拒絕函及錄取函,尤其是在錄取函,以坦率的措詞指出成功申請上的人只是運氣比較好,剛好生在對的環境,培育出對的人才而已。其實這完全指出了對於弱勢族群優惠的照顧性(或補償性),一直存在的矛盾爭議,有人反對這不公平的加分制度,因為這違反人人平等的一致性;有人卻主張這是因為文化偏差,環境不同所導致窮人要躋身名校十分困難。這些有關份配正義的問題,背後所牽涉到的議題,包括種族歧視、貧富差距、資源取得等,是十分廣泛的。

    回覆刪除
  5. 本章節討論分配正義,並且提到大學入學是否應該為特定族群設定門檻,對於這個議題我很有切身的感受。高中的時候班上有位同學是原住民,考高中和大學的時候,原始分數就已經很高,經過加分以後更是輕鬆被學校錄取。但是他的家境很好,外型也不像原住民,完全不像需要靠政府訂定政策來保護權益的對象,所以一直被班上的同學嗆。我要說的是,族群間的每個個體都有差異性,所以這個為了保障少數族群的政策,是不是真的能夠帶來實質的平等,是需要我們深入思考的。

    回覆刪除
  6. 雖然我支持原住民入學可以享有加分的權益,因為相對的他們確實在就學過程中較多的阻礙及困難,可是這些身分歸類我想還是有少數的生活狀態是和我們普通人一樣,這些的漏洞應該要有更多的資料來佐證是否有加分的必要,這是需要相關單位需要考慮的,我非常支持加分,但是必須要詳細的審查身分及相關資料,不然讓一些人鑽漏洞實在不能讓我心服口服。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