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1日 星期三

[第二組]第17週課前討論

抱歉!助教po晚了,希望大家不要太早睡或是不要太晚起,還有時間寫課前心得。
這個星期是最後一次討論課,主題是《正義》一書的第十章,也是最後一章:『從美德到共善 ◎ 重建公民意識』。祝大家期末順利!

下面show出大家作業繳交狀況,有補有保佑~~
(有email給我的,麻煩檢查一下上面有沒有登記到,我這邊的資料是柏亨mail給我6筆、璘瑄1筆,如果助教漏登記,再麻煩和我說一下!謝謝!)

蘇梓熙
林柏亨
湛政中
吳彥樺
高嘉駿
朱 憶
滕璘瑄
何瑛曌
許惠棻
翁維辰
許茹婷
林世洹
C
O
O
O
O
O
O
O
O
3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4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5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6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8
O
O
O
O
O
O
V
O
O
11
O
O
O
O
O
O
O
O
O
12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14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R
O
O
16
O
O
O
O
O
17
O

5 則留言:

  1. 這一章大概可以算是這本書的總論了,以前我一直認為公領域不應該被私人的價值觀或道德觀點影響,但是看完本章後,發現並不完全如此,像是本章舉出的兩個例子,墮胎、幹細胞研究和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問題,像是墮胎問題,以前我會認為如果一定得基於宗教做評斷有點不合理,因為宗教常常會有既定的概念,而且我覺得宗教有時候讓美國人在評斷社會議題的時候無法很理性的判斷,不過經過作者解釋之後,其實每個正義議題本身就會有立場在,如果不做主觀判斷就很難為自己秉持的觀點做辯護,同性戀婚姻也是如此,我自己是持贊成觀點,因為我認為人生而平等,不管怎麼樣的人只要在不影響他人為前提,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不過作者提到了一個想法,就是亞里斯多德的觀點:婚姻的目的是什麼,也許用這種方法可以來討論這個問題。不過社會上,每個人持的觀點都不一樣,作者認為對於不同的道德宗教觀點不應該避免討論,在公領域中如果可以把許多個人觀點的議題拿出來討論,可以培養直接面對、挑戰駁斥和傾聽的能力,以前我會覺得立場的問題不應該太容易讓他人知道,但是這本書讓我知道,在公共辯論中,必須要互相挑戰立場、辯論,才能從中學習到新事物。

    回覆刪除
  2. You really got the point!!
    So good to hear this self-talking thinking in the end of the class!!
    有認真有收穫!真的!

    回覆刪除
  3. 正義的最後一章算是在闡述作者自己對於正義的立場。通往正義的道路對他而言有三種,一種是功利主義,單純想把福祉最大化,把幸福變成計算問題。第二種是自由主義,強調每個人有選擇的權利。而第三種則是作者的主張,他認為要邁向人正義的社會,必須經過大家一起理性思辨,然後得到良善人生的真諦。我覺得社群主義那章和最後一章讓我知道參與公眾議題是可以帶有意識型態的,每個人都有他在社會上的不同位置,而這些位置則造成了他思考事情的角度、立場,所以在討論事情的時候難免會把他帶到自己的論點中,想要完全站在一個理性人的角度很難,就像是羅爾斯所說的無知之幕,我其實並不清楚到底要怎麼轉換自己的思考讓自己退到無知,也許就是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社群位置吧。而帶入一些主觀想法的討論的確是很容易會造成意見上的衝突,像我們自己的討論課其實在許多議題方面大家都是意見分歧的,但就像是助教所說的,大家不應是自顧自的把自己想像中的立場講出來,要說出為什麼會有這個想法,要怎麼闡述你提出的這些看法。我覺得這就像是最後一章講到的重建公民的意識,要討論正義,我們必須要花更多的心力去討論一件事情的真善美,因為正義一定會扯到一些價值觀。所以這樣的討論,不應該是完全逃避衝突的假尊重。如果是在這樣的討論之下得到的結論,才有可能是真正對於正義的結論。這是我再討論課還有最後一章上學到的東西。

    回覆刪除
  4. 我覺得在文章當中,很明顯呈現出了東西方社會當中不同的東西。也就是宗教。
    在裡面討論的兩個議題:墮胎以及同性戀結婚。其實都受到宗教很大的影響。
    最後想要表達的應該是在這本書裡面我們學了那麼多的學派,那麼多的想法,要學習擁有自己的立場;就像美國人受宗教影響一樣,在學習這麼多東西之後,我們也要去尋找出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想法,對公眾議題學會關心,學會去表達自己的看法,而不再是按照他人的安排。我想這也是這堂課想要我們學習到的: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應該就是為什麼要選這本書做為教材的原因。

    回覆刪除
  5. 許惠棻
    人絕對不可能達到絕對的理性、絕對的中立來。我們看待事情的角度取決我們生活中所吸收和建立的文化與價值觀。在西方人來說,宗教是他們很重要衡量事物、道德的重要依據,若是抽走了宗教、道德因素,失去了依據、立場,要怎麼判斷事情的是非呢?文中舉了幾個例子墮胎、幹細胞研究、同性戀婚姻等等,就是因為有不同的立場看待這些事情之後,有不同的評斷,才會被拿出來討論,一起研究出大家最滿意的結果。每個立場都有其價值,不該被屏除而是要包容。想想,正義這本書對正義也闡述了許多不同的立場,每個立場都有其立足之地和價值,不該被全盤否定。而我們應該做的是,從這些立場中找出與自己像契合的價值觀或者自己草創,最終建立我們自己的眼光、立場,來看待任何事情。

    回覆刪除